马来西亚销售与服务税(SST)扩围对消费品行业的影响分析

可用语言

2025 年7月1日,马来西亚将正式实施扩围版销售与服务税(SST)制度,这标志着该国间接税政策迎来重大变革。该新体系在 2024 年财政预算案中推出,意在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维持特定的免税政策以避免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由于消费品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进口、零售和物流领域的企业将应对更为复杂的税制环境。该环境下,马来西亚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预计为50 亿林吉特(约合 11.6 亿美元,84.6亿人民币)。

销售税调整重塑消费格局

在修订后的框架下,消费品实行 5%和 10%的双层销售税率。5%的税率通常适用于诸如三文鱼、罐头水果、婴儿车、化妆品和智能手机等近乎必需的进口商品。

10%的税率针对的是价值较高的非必需品,包括奢侈品皮具、进口酒类、古董以及赛车自行车。

税率是依据详细的协调制度(HS)编码来确定的,从而在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之间划出更清晰的界限。

诸如本地农产品、主食、教育材料和医疗用品等必需品仍保持零税率,以确保其价格亲民。这种有针对性的策略使政府能够扩大税基,同时又不会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带来过大的压力。

服务税增加了隐性费用,将拔高最终成本

扩围后的服务税制度为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引入了新的成本环节。零售场所租赁、仓储、物流、维修服务和广告现在都要缴纳 8%的服务税,这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

例如,一家进口护肤品并在商场租赁场地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商品 5% 的销售税以及租赁和运输服务 8% 的服务税。这些间接成本的增加凸显了在采购、定价和库存管理方面进行综合规划的必要性。

应对过渡性规则和落地宽限期

尽管扩围板销售与服务税将于 2025 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但实际执法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开始,为企业提供为期半年的过渡宽限期。在 7 月 1 日之前开具发票但之后交付的商品将遵循特殊规定,明确要求库存系统能够精准区分新税制实施前后的交易。

在规定营业额门槛以下的小企业可免于服务税注册,但中型零售商和进口商需赶快行动以确保合规。更新后的 MySST 门户网站仍是管理注册、申报和税务文件的主要平台。

零售商和进口商必须采取战略性行动

为将服务税负担降至最低,企业必须审查产品分类,并根据更新后的商品与服务税编码来正确适用税率。对于产品种类繁多、既有应税商品又有免税商品的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企业应重新调整零售价格,以保持利润空间的同时仍具竞争力。在收据和发票上清晰列出各项税费明细,有助于消费者理解价格变动,减少摩擦。

一些进口商也可能考虑采用保税仓储或转向本地采购,以优化其供应链并避开较高的税率档次。

服务税改革反映更广泛的经济调整

服务税扩围是马来西亚更广泛财政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到 2025 年将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至 3.8%。政府认为服务税是一种稳定可靠、不易波动的收入来源,有助于补贴改革和长期财政可持续性。

尽管新的税收结构可能会带来轻微的通胀压力——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为 0.25%——但总体影响预计会得到控制,主要是因为基本生活用品仍免征税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可能会稳定下来,企业和消费者会逐渐适应新的价格格局。

在新的税收时代为合规做准备

随着马来西亚皇家海关部门的更新以及不断变化的业务反馈,企业应灵活应对并及时了解信息。在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中,长期的适应能力和合理的税务规划将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维持客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