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旅游业的演变:基础设施、身份认同与国际吸引力

可用语言

作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马来西亚的崛起反映了其数十年来在基础设施、文化品牌塑造以及国际宣传方面的精准投资。

2024 年,该国迎来了 2500 万国际游客,较前一年增长了 24.2%。旅游收入攀升至 1023 亿林吉特,而旅游产业的总增加值(GVATI)达到 2515 亿林吉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从 2023 年的 12.8% 上升至 14.0%。这些成就凸显了旅游业在马来西亚经济韧性增强和服务业扩张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注:林吉特是马来西亚货币,1林吉特≈1.69人民币)

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和数字连接方面的投入,支撑了这一增长。如今,地铁、轻轨、单轨和 KTM 公共通勤列车等铁路网络总里程已超过 270 公里,平均每天为80万名大吉隆坡地区乘客提供服务。航空旅行也在不断扩张,2023 年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的旅客吞吐量超过4000 万人次,兰卡威、槟城和哥打基纳巴卢等地区的机场也在改善全国的交通。

数字技术的普及也提升了游客的体验。凭借 97% 的互联网普及率和广泛的移动设备使用,游客能够享受无缝的在线预订、电子支付和数字化入境手续办理等便利。

这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马来西亚的旅游模式是经过时间推移,通过精心规划在不同阶段中逐步形成的,每一阶段都进一步提升了其吸引力,增强了其竞争优势,并使该国成为东南亚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马来西亚的旅游发展之旅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即独立之后。1972 年马来西亚旅游发展公司(TDC)的成立标志着有序、全国性努力的开始。当时面临的挑战包括基础设施贫乏和局部地区动荡,二者限制了其国际知名度。

马来西亚很早就开始塑造旅游形象,强调多民族融合和丰富的文化特色。传统节日、美食和手工艺品是马来西亚旅游产品的基础——这些为马来西亚未来的品牌塑造打下坚实根基

基础设施转型与互联

互通旅游业基础设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发展最为迅速。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启用、国家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巴生港和邮轮码头的改善,使该国向长途和区域旅行敞开了大门。这些发展得益于对兰卡威、槟城和婆罗洲生态旅游项目的投资。

城市的发展也反映了这些成就。双子塔、布城和大马依斯干达成为了马来西亚现代化的象征。与此同时,大吉隆坡地区的公共交通范围随着地铁、轻轨和捷运线路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扩张——到 2024 年,总里程超过 270 公里,日均客流量接近 80 万人次。

数字化转型与这一增长同步。移动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网速的提升让在线预订、导航和支付服务更加便捷。如今,诸如电子门禁和无现金系统等智慧旅游功能简化了游客体验,助力马来西亚实现成为数字化融合旅游目的地的愿景。

文化品牌塑造与身份整合

马来西亚的文化身份一直是其旅游叙事的核心支柱。1999 年推出的“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活动成功地将该国的多元文化包装成独特的卖点。这一定位通过外交营销、海外侨民联络以及全球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文化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马来西亚的吸引力。乔治市和马六甲于 2008 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认证。总的来看,马来西亚对建筑、传统街区和美食遗产的保护与现代景点的推广齐头并进。

另外,伊斯兰式旅游的兴起,得益于马来西亚完善的清真设施和对穆斯林游客友好的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群体,尤其是来自中东和伊斯兰合作组织国家的游客。

会展旅游与商务活动

马来西亚的会展(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展览)行业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诸如吉隆坡会议中心(KLCC)、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MITEC)和古晋婆罗洲会议中心(BCCK)等专业场馆使马来西亚成为举办地区和国际商务活动的热门地。

2023 年,马来西亚举办了 164 场商务活动,吸引了超过 40 万名与会者,直接创造了约 12 亿林吉特的经济影响。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酒店入住率和餐饮消费,还提升了马来西亚在伊斯兰金融、教育、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等行业的全球知名度。

政府的马来西亚会议展览局(MyCEB)在争取活动举办权、推广奖励旅游以及巩固马来西亚在全球会展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成为旅游驱动力的城市购物

城市购物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具活力的旅游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吉隆坡。诸如 Pavilion KL、Suria KLCC、Mid Valley Megamall 和 1 Utama 这样的零售中心,不只是购物中心,它们还是集奢华、时尚、美食和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能吸引寻求独特体验的游客。

这些购物枢纽与地铁(MRT)和轻轨(LRT)网络的整合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布城星街通过地铁加影线的连接,增加了客流量和交通便利性。

购物旅游仍是游客消费的主要推动力。2024 年,外国游客在购物上的花费估计达 278 亿林吉特,约占游客总支出的 33%。免税商品、季节性促销以及马来西亚超级购物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零售旅游的吸引力。

作为战略出口产业的医疗旅游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成本优势、优质医疗服务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2024 年,约有 130 万外国患者在马来西亚接受治疗,创造了约 19.2 亿美元的收入。主要目的地包括槟城、吉隆坡和马六甲,这些地方的医院为来自印度尼西亚、中东和其他东盟国家的患者提供服务。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MHTC)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负责协调品牌推广和市场开发。医院认证、会说英语的员工以及为医疗游客提供的落地签便利,都为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预计到 2030 年,该行业将达到 27 亿美元,到 2034 年将达到 75.4 亿美元,这将使马来西亚不仅成为治疗中心,还成为康复旅游、健康服务以及生育和肿瘤护理等细分领域的医疗保健枢纽。

教育旅游和马来西亚作为区域学习中心角色的关系

马来西亚崛起为亚洲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教育地区,吸引了来自东盟邻国、中东、非洲和南亚的学生。这种势头不仅仅反映了其教育成本的优势,还表明了马来西亚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与其成为区域服务枢纽的更广泛目标之间的战略契合。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在于高性价比——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以及政府为实现国际化而制定的明确政策。截至 2024 年,有超过 13 万名国际学生在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

政府已设定目标,到 2025 年将这一数字扩大到 25 万,这不仅强化了教育作为公共福利的角色,还将其视为一项出口产业。2019 年,该行业为国家经济贡献了 72 亿林吉特,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和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预计这一数字还将大幅上升。

与澳大利亚、英国或新加坡等传统留学目的地不同,马来西亚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与实惠费用的绝佳组合,一大优势在于马来西亚拥有众多国际分校,如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和马来西亚赫瑞瓦特大学,这些分校提供的学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且学费仅为其本国校区的一小部分。

同时,吉隆坡、新山和槟城等城市成为充满活力的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卓越的学术环境和丰富的休闲设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马来西亚政府的大力投资进一步彰显了马来西亚对教育的重视。在 2025 年预算中,高等教育部获得 180 亿林吉特,高于 2024 年的 163 亿林吉特。其中 40 亿林吉特用于奖学金和教育贷款,6 亿林吉特用于研究与开发,其中包括 5000 万林吉特专门用于人工智能相关教育项目。

展望未来,马来西亚到 2030 年成为首选国际教育目的地的目标与其更广泛的服务业战略相契合。如果当前趋势持续下去,教育旅游可能会发展成为该国最具韧性和战略意义的出口之一——不仅支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还通过校友网络、机构合作和文化交流建立长期的地区影响力。

如何应对区域竞争

马来西亚面临着来自新加坡城市旅游、泰国度假胜地、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越南新兴吸引力的激烈竞争。然而,它将通过文化多样性、相对较低的成本和多语言的便利性努力脱颖而出。

旅游中经济实惠和深度体验的双重优势使马来西亚在游客长期驻留和回头客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前进的动力和战略重点

随着旅游业对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不断增加以及对智能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马来西亚有望实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地铁和高速铁路的扩建、数字旅游创新以及与东盟更紧密的融合将至关重要。

马来西亚的旅游经济已不再仅仅是其更广泛的服务业的一个补充,如今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